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

欢迎登陆中国核学会官方网站

七一三矿首批创业者忆建矿往事
发布日期:2020-12-22    发布:中国核学会



36


◎ 魏良真 口述  李春平 整理

作为一名老七一三矿人,我是第一次创业者之一,亲历了从建矿建厂,到安装、试生产和扩大生产,再到“保军转民”进行第二次创业的全过程。回忆第一次创业情景,犹如发生在昨天,历历在目,深感光荣。同时,也感到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,使我迫切地要将记忆中的创业往事讲给大家。

国营七一三矿是核工业第一批四个上马单位之一,是我国“二五”期间156项重点工程之一,它的前身是第二机械工业部“江西三矿”。1958年筹建时称“四一三工程处”。


13吨重的设备,一点一点挪回来


1958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决定成立四一三工程处,开始从全国各地选调领导干部、工程技术人员、工人,大批优秀人才纷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矿山。为了安排各种人员的工作,必须有个统一的组织,于是1959年1月组建了建矿大队。

1959年3月中旬,我由黑龙江矿务局调到四一三工程处,辗转来到江西上饶。那时我对上饶的了解,只有反映新四军战士反抗国民党监禁的一部电影《上饶集中营》。

工人施工中

七一三矿专用线

到了这边一看,几乎什么都没有,只有几栋土打墙的房子,还有当地的一个小学校里可以住。办公室是一个草棚子。通了自来水,但还没有通电,靠一个柴油发电机发电照明。此外还有一个卫生所。

我来了以后,被任命为第三任建矿大队长,直到建矿工作结束。大队成立了党支部,由我兼任支部书记。胡友昌任支部专职副书记。其他大队副职还有李德富、任占德、李沛等。建矿大队下设办公室和八个小队,是一个较为精干的办事机构。天南地北来的工人,一开始都被归到建矿大队里。4月,大队发展到500余人,成为一支建矿的生力军。

矿山的建设是当时工作的中心。挖土方、修路、拉红石,后来设备和原材料到了以后搞搬运。工人们很多都是技工,但当时并没有相匹配的任务,住的条件又差。为了稳定职工队伍,激发大家的思想积极性,我在建矿大队的大会上提出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“以矿为家、有啥干啥”的口号。这些口号深入人心,得到职工的热烈响应,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我当然也带头和大家一样干,你扛红石我也扛红石,一块红石100斤重,一上午规定的工作任务是扛3块,从山里扛到马路边,然后拉回去盖房子。

建矿初期,大量的重型设备和钢材、木材、水泥等都卸在远离工地的枫岭头和坑口火车站,及时将这些设备和原材料运回矿区是建矿工作的急需。当时全矿仅有两辆解放牌汽车(大板车、翻斗车各一辆),还要担负其它的运输任务。及时搬运这些设备和原材料就成为建矿大队义不容辞的任务。我们服从建矿的需要,愉快地承担了下来。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,也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,只要有任务就立即出发。为了把矿建成,早日把原子能事业搞上去,大家以苦为甜,毫无怨言。

随后,大批水冶厂设备陆续到达火车站,有的重达15吨,有的体积庞大难以搬运,加之当时缺乏机械吊装设备,运回矿区就更加困难了。记得枫岭头火车站到了一个十几米长、13吨重的水冶厂搅拌机大轴,要运回位于坑口的厂区,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。我们决定用蚂蚁搬家的办法,自力更生造绞木,设备放在木头架子上,抬起一条缝往架子底下垫进十来根钢管,推动绞盘让钢丝绳绞一圈,就走一小段。经过一段路,再把绞木往前移动,重新固定,如法炮制。从15里外的火车站运到厂区,是一点一点挪回来的。4个人一班,半小时轮换,光这个大轴就运了13天。此后,10个13吨重的吸附塔、1个25吨重的球磨机等大型设备,都是用这种蚂蚁搬家的土办法。其间没有发生任何设备和人身事故,受到矿部表扬。


苏联专家傻眼了:球磨机是怎么上去的呢?


1960年,水冶厂土建工程告一段落。2月矿党委决定组建三个安装队,开展全面的安装工作。整个安装工作以电厂为“龙头”,水冶厂为“龙身”,尾矿坝为“龙尾”。电厂由毛树新负责,尾矿由轩辕顺负责,我负责水冶厂的设备安装,任党支部书记。在众多的项目中,水冶厂是主体工程。

1986年举行车、钳、电焊汽修工技术表演赛

1986年车、钳、电焊汽修工技术表演赛中的参赛选手杜和平

贾正华师傅正在参加汽修工技术表演赛


水冶厂安装大队其它负责人员还有大队长许建,副队长李德成、郝国富,工程师王琢、胡汝洲、杨应雷等。安装大队领导机械设备安装工段、电器安装工段、管道安装工段和通风制作安装组、材料供应组、技术组、生活后勤组。大队有203名职工、168名技术工人。

安装工作任务繁重,时间紧迫。其中设备工作量为3094台件,管道工作量为20593.5米,电缆敷设量为9240米。为了打好设备安装这一仗,矿党委提出“全矿总动员,实干加巧干,狠狠抓关键,大破技术关。速度快快赶,质量摆当先,力争试生产,元旦把礼献”。安装大队响应矿党委的号召,掀起了抢时间、争分秒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竞赛高潮,积极投身到水冶设备安装中去。

 水冶厂的安装是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。第一,安装力量薄弱,安装队人员来自四面八方,57.7%的人是三级以下的工人和学徒工。第二,施工工具缺乏,没有大型起吊设备。第三,土建安装交叉进行。第四,受苏联专家制约。面对这些困难,安装大队没有退却,而是知难而进。在部党组和省、地委的指导下,破除迷信、解放思想、自力更生、土法上马,发挥群众的集体力量,攻克安装过程的各种技术难关。

其中,为了把球磨机安装到高达两三米的底座上去,老起重工人李兴才提出了用钢丝绳绞磨吊装的方法。但是遇到一个难题,现场没有让钢丝绳固定的东西。底座后面只有厂房的水泥柱子,苏联专家担心钢丝绳会把柱子给绞坏,不同意用这个办法,要用吊车。吊车是没有的,为了保密也不能到外边招标。还是老起重工人想出了办法,往水泥柱子上绑上一圈枕木,把受力分散,钢丝绳不和水泥柱直接接触,即便钢丝绳把枕木绞坏了,柱子也坏不了。白天不让干,我们连夜把这个活干完了。第二天苏联专家看见,傻眼了:球磨机是怎么上去的呢?得知是固定在水泥柱子上绞上去的,他们马上去检查柱子,柱子也没事。我们说出垫了枕木的办法,苏联专家用俄语赞叹说:“很好!很好!”

在吸附塔的安装中,要安全地把10个每个重13.5吨的吸附塔吊装到基础上。吸附塔是两截衔接起来,下面一截在一楼,上面一截要吊装到二楼,然后从空洞中放下来和下边对接。为了避免压坏二楼楼板,还是采用在楼板上铺枕木的办法,圆满完成了任务。在安装1542米长的不锈钢管道中,全国“群英会”代表唐守财带领大家自制工具,突破了技术关,解决了施工的困难。


国家没有亏待我”


在安装过程中,为了解决部分设备不能到货的难题,我们都发挥自己的智慧,自制土设备代替,保证了安装的进度。1961年4月完成了安装任务,开始联动试车。

1979年七一三矿在枫岭头生活区建立电视插转台。1980年5月功率为3瓦的电视插转站正式运行。1984年又兴建地面卫星接收站,生活区职工可同时收看江西台和中央一台的电视节目。1987年又在矿区生活区兴建一插转台,转播浙江台电视节目。闭路电视,自创电视节目栏目为企业宣传和丰富业余文化。


临近联动试车,“龙头”还出了个事故。1961年1月3日,电厂发电机的转子在试车时烧坏了。1月4日,那时安装任务还没完全结束,我被叫到党委办公室谈话,让我马上转交安装队的工作,到电厂去。谈完话大概是下午4点,跟家里说了声“这几天都回不来”就马上走,不等过完春节也不等第二天了。因为这是大事,不能发电,那就什么也干不了。

去电厂时,我从安装队带了几个电气、机械方面的老工人还有工程师一起去。第一要务不是追查责任,而是恢复生产。转子烧坏了,先派3个人去上海联系厂家,把转子弄回来。任务很急,我要求他们每天和我通电话。上海的发电机制造厂对此也很重视,他们发扬协作精神,转子很快到位,电厂成功发电了。在我的工作经历中,像这样的调动有很多次,组织上派我去协调解决一些紧急的问题,保证整个工作顺利开展。

1985年七一三矿职工医院购进一台价值14万元的B型超声波诊断仪,图为职工医院医技科B超医生汤华荣在为患者进行检查。

以上就是建矿初期我亲身经历的几个片断。来到七一三矿60来年,与天斗、与地斗,其乐无穷。与天斗,天下大雨工作也不能停;与地斗,把两个山头都挖光了,还挖了一个大坑出来。斗的结果,我们胜利了,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。国家没有亏待我,我也没有做出不利于国家、不利于七一三矿的事。自己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,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,心满意足。能在核工业战线上奉献终身,我感到值得,这就是我的心里话。

 

魏良真,1932年出生,黑龙江人。1959年调入七一三矿,担任建矿大队大队长兼党支部书记。1960年担任水冶厂安装大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。1962年1月调任电厂党支部书记,10月担任矿工会副主席。此后历任矿山采矿科总支书记、基建办公室主任、水冶厂革委会主任等职,并担任七一三矿工会主席至离休。



策划:杨金凤

编辑:郑可

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?

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,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.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.